□财通基金 苏豪杰
很惋惜,股谚“五穷六绝七翻身”本年没有灵验,尽管方针定调宽松,商场决心仍未得到提振,指数一直处于2700点边际。可是,当大多数人堕入失望,少有人提及抄底,乃至不肯议论股市的时分,或许正是底部的标志,因为行情总是在失望中酝酿、犹疑中诞生。
回忆前史上指数走势与基金发行规划,茅塞顿开,基民是怎么把钱亏掉的。因为大部分基民都是在入市信号呈现时徘徊犹疑,行情老练时姗姗进场,又在大势将去时恋恋不舍。关于长线出资者而言,现在许多股票估值回落至前史底部区域,可能是可贵的买入时点。在本年这种风格切换极快、热门散乱的行情中,不失为一计,指数大概率上行的β上叠加量化模型带来的超量收益α,假以时日,报答可期。而很多指数中,咱们以为最有吸引力的指数之一显然是中证500了。
现在中证500指数TTM的估值是22倍,这个估值水平现已挨近2007年至2017年的前史相对低位。首要咱们觉得从估值的视点,现在这个指数具有必定的出资价值;其次,中证500指数代表的是商场上中盘的生长股,而且兼具了价值的特性,所以从每次商场呈现行情的时分或者是反弹的时分,它的弹性都是比较好的。比如在2005年、2006年、2009年、2014年,这些行情中中证500指数的体现都逾越同期上证综指的体现,一起也逾越了同期的股票型公募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公募基金的体现。
调查商场上建立最早的几款指数增强产品,它们的建立年限多在10年以上,盯梢的指数多为上证50、沪深300、深100这样的蓝筹指数(在其时可能对商场全体的掩盖度和代表性更高)。数据显现,绝大部分产品都完成了中长期的超量收益,均匀年化在1.8%-4.1%之间,标明指数增强的战略在A股商场上的确见效。
在群众普遍以为量化战略遭受滑铁卢的2017年,这些指数增强产品的体现却没有显着下滑。许多产品仍然完成了正的超量收益,且起伏与前几年没有太大差异。这是因为所谓量化战略的失效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小市值因子的失效,而这些产品在盯梢差错束缚下大多操控了对市值的露出敞口,自动危险相对可控,遭到的影响较小。
值得一提的是,量化指数增强宗族中还有一支特种部队:不限于指数成分股,而是放眼全商场选股。广义上说,只需运用危险模型猜测并操控盯梢差错(一般在8%以内),即满意“指数增强”的本质。因为产品设计上的原因,这类产品对指数成分股的出资份额并没有清晰的约束,但自身并没有显着的小市值露出,能在较好的风控前提下添加取得超量的时机。这类战略在极点的“一九分解”行情下,超量收益也会遭到必定的影响,但整体体现仍然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