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胜者不战 出资就是做最简单的事

来源:证券时报 2018年09月08日 15:21

【明远之道】

那些看似花哨、好像八面玲珑的出资办法,往往在实践使用中,却是绰绰有余、狼狈不堪。

陈嘉禾

在国内商场,许多出资者托付出资时,关于预期的出资成绩一般有近乎虚幻的希望。有句恶作剧的话,叫“熊市要求肯定收益、牛市要求相对收益。”这种特别高的要求,使得在跌市时,出资管理者的压力就变得特别大。

在压力之下,国内的财物管理者,往往被逼去测验自己底子不可能完结的方针,比方在商场下跌了20%今后还能不亏钱,比方一起统筹短期和长时间成绩。国内许多组织出资者都说,咱们一起注重短期和长时间报答。问题是,假如真的搞定了短期报答,还需要注重长时间报答吗?短期报答连在一起,不就是长时间报答吗?可是,短期报答真的是“注重”就能得到的吗?

就连沃伦·巴菲特都清晰表明,自己历来不论短期成绩,那些注重短期成绩的出资者,底子就不应该买他的基金。那么,国内的股票型出资者,又有多少人实在能够操控短期报答呢?

在国内组织出资者们企图取悦出资者时,海外大型股票出资组织却采纳了不同的做法,他们的做法是“牛市的时分根本跟上商场,熊市的时分比商场赔得少一点。”这看起来平铺直叙,但有阅历的出资者都知道,假如能够实在做到,那么几轮周期下来,成绩就会远远抢先。而比朴实的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几乎没有任何风险。

商场的状况无非是,牛市代表贵,熊市代表廉价。对待这两种商场,在熊市中做判别是比较风险的。举例来说,在商场很廉价的时分,假如出资者认为底部现已到来,想在下一轮周期中逾越商场、也就是在牛市中赚得更多,那么他就需要在底部加上杠杆。可是,廉价往往意味着能够更廉价,而这种更廉价的状况,你不一定想得到。

这就比方A股出资者常常说破净,可是在香港商场,不要说破净,就是跌到0.2倍的市净率,都大有“股”在。在这种情况下,出资者哪怕在股票刚破净的时分(市净率=1),仅仅加上了20%的杠杆(并不算太多),那么他都有可能在股价跌到0.2倍市净率的时分破产出局。哪怕今后股票再回到5倍市净率,这些从1倍到5倍的涨幅,都与这位倒运的出资者无关了。

不要认为这种让人惊惶的状况纯属虚构,在我的一篇文章《盘点历史上港股的极轻视值》中,就从前罗列了一些港股历史上实在的事例,比方银河文娱(00027)在阅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大跌后,2008年10月28日的估值是0.19倍,而在2017年9月19日则是4.45倍。

反过来,假如出资者想在熊市底部区域里持续等候,等商场把最终的一点点下跌跌完,再买入股票,也是风险的。正所谓“熊市易大涨”,在商场低迷时,大部分趋势型的出资者持有很少的股票、许多的现金,而价值型出资者又不爱做短线交易。这时分,一旦商场上涨,趋势型出资者涌入,价值型出资者熬了良久不愿随意卖掉,商场上就很简单呈现没有卖盘、只要买盘的现象,价格也就简单一飞冲天。A股商场在2014年、美国股票商场在上世纪80年代大牛市前期,在阅历长时间熊市俄然开端上涨的时分,都很明显地呈现过这种现象。

在这时,商场俄然大涨,出资者究竟跟不跟?不跟,简单错失大牛市。跟,之前现已错失的一大段涨幅(许多时分是让人张口结舌的,比方两个月50%),又让绝大多数人心有不甘。成果,在这样的纠结中,许多出资者就眼睁睁看着商场上涨,再也找不到满足的买入时机。

而在估值太贵的时分,商场则变得不一样。这时分,保存更多的现金或许做更保存的出资,即便做错(商场持续上涨),顶多少赚一点,不会有丧命的爆仓冲击。而一旦做对,则能够获得不错的相对报答。

一起,相关于熊市底部的判别来说,牛市的极点判别尽管也相同困难,可是即便判别过错,也不会有什么结果。10倍市盈率的商场能够变得更廉价,惊惧心情会导致其跌到5倍,让看错的出资者深陷其间。可是,60倍的商场即便涨到120倍,出资者也能够沉着地用卖掉的现金,买一些其它的财物(比方报答率4%的债券,相当于25倍市盈率的股票商场),而这并不会让出资者变得不舒服。

善胜者不战,咱们看似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海外出资者,他们采纳的办法,却往往是最实践、最厚实的办法。这些办法绝非无往不利,也不能在宣扬的时分取悦所有的人,可是他们却因最拿手这些办法而难逢对手。久而久之,他们的位置就很难撼动。而那些看似花哨、好像八面玲珑的出资办法,往往在实践使用中,却是绰绰有余、狼狈不堪。

(作者系信达证券首席战略分析师)

作者:陈嘉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