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一位朋友家里做客,朋友住的是一套 60 多平方米小两居,2014 年买的,家里的小朋友正在读幼儿园,正是好动的年岁,咱们在谈天的时分,就见他拿着玩具跑来跑去,让本就狭小的房子更显空间缺乏。
期间聊到了房子的问题,朋友的婆婆开端向我倾吐:" 最初要是买个大点的房子就好了,也不差那一点钱,现在住着斗室真不便利,孩子的活动空间太小了。" 老太太零零洒洒讲了很多,大致意思就是,懊悔最初没买大点的房子,现在再买本钱变高了。
朋友趁婆婆回厨坊煮饭的空档,低声对我说:" 买房的时分是老太太掏钱,出首付,一向想念房子贵,咱们想买大点的人家不乐意。" 朋友边说边往厨房的方向瞄,承认婆婆没听见。
来北京也有 8 年了,早年的时分,由于朋友老公单位有福利分房名额,就没着急买房,可是眼看着房价一天天往上涨,小两口也有了自己的宝宝,觉得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所以跟家里人商议借款买房。
老公的父亲没说什么,却是老太太提出了贰言,以为分明有福利分房的名额,为什么还要自己借款买,多花钱不说,还得给银行交利息。
不过,朋友和老公轮番上阵,总算说服了白叟,我猎奇究竟是什么理由让她赞同的呢?朋友说,白叟都有怕吃亏的心思,跟老太太说,等分的房子还早着呢,在此之前得一向租房住,为了孙子考虑,她退让了。
最终了下了这套 60 多平方米的房子,单价 3 万元 / 平方米,加上税费总共花了近 200 万元。
其实,那会再加点钱买个大房子是不成问题的,仅仅婆婆怎样都不赞同,说:" 太贵了,先买个小的住着就行。"
现在,他们的房子涨到了 500 万左右,老太太又开端犯嘀咕,朋友说,估量这世上要是有懊悔药的话,她肯定能拉一车回来。
打趣归打趣,说正经的话,夫妻俩都觉得这房价涨跌本就是难以预知的,已然现已买了房子就没必要再懊悔最初的决议,由于世上没有卖懊悔药的,做出的决议无法改动,并且就算是给你第2次时机,也未必还能让现在的你满足。
咱们常常能听到有买房的人说 "假如其时怎样怎样,现在就怎样怎样",有的是像上文中的老太太相同,懊悔没买大点的房子,有的是诉苦其时选的户型欠好,没咬咬牙多加点钱买别的一套户型好的…诸如此类,这类人都有个共同点,就是想着假如能回到曩昔,做出不同的挑选,可能发作更好的收益,懊悔感会跟着已发作的决议计划和相对收益的增多,而变得激烈,家里人口增多,活动空间变的缺乏,房价上涨,现在换房的本钱比其时一次到位买大房的本钱高出不少,老太太的懊悔感才会如此激烈,以至于逢人就想念房子的工作。
可是别忘了,与其说献身了买大房的时机,不如说买斗室让你更有安全感,由于大房贵,花的钱也多,在其时的情况下,你未必能承受多花钱,又想买大房,又想少花钱,两者本就不能统筹。
鱼和熊掌不行兼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何况,路都是自己选的,就得承当相应的结果。说得欠好听点,这么诉苦的话,考虑过那些没房人的感触嘛?
本周融 360 说房互动论题:你身边有买了房还诉苦的人吗?他们说的哪些话最让你不能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