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从本年 4 月 12 日香港金管局初次出手干涉港元汇率以来,8 月 28 日现已是第 26 次入市维稳港元汇率,而累计买进港元规划打破千亿,到达约 1034 亿港元。8 月 28 日黄昏,香港金管局在商场上承受港元抛盘,买入 78.5 亿港元。此前的 8 月 27 日,在商场买入 39.25 亿港元,28 日清晨买入 27.95 亿港元,两天 3 次算计买入 145.7 亿港元。8 月份香港金管局合计 8 次出手干涉港元汇率。
其实,在一种特别的固定汇率准则——联系汇率制之下,香港金管局进行港元汇率强方或弱方干涉,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应被视为正常。当然,咱们不否定近一段时期干涉较为一再,并且都是 " 弱方兑换确保 ",阻止港元价值降低跌穿 7.85 红线,但这是不是能够被视为 " 港元保卫战 "?是不是能够用 " 保卫港元 " 去做新闻描绘?我看没必要,也不契合实践状况。
咱们无妨回想一下 1998 年港元遭到国际金融巨子进犯时的状况,那时候真是保卫战,真是保卫港元,香港金融形势瞬息万变,那个严重度乃至让人不敢眨眼。为支撑香港,撑住联系汇率准则,中央政府乃至把悉数外汇储备敞口面向香港商场,要多少给多少,而商场借入港元兜售(兑换美元)的剧烈程度令人难以置信,美元需求一天就是几十亿。为击退这样的进犯,香港政府收紧港元供应,港元隔夜拆息急速攀升,曾有一度竟然瞬间冲高到 400% 的水平,借不到港元而无力持续做空港元的投机豪客简直要疯了,全球金融商场为之张口结舌。
见过当年的情势,现在 4 个半月用了 1000 亿港元,而每次以十几亿、几十亿港元去实行 " 弱方兑换确保 " 的许诺,应当不属于遭受强势进犯的领域,既然如此,也就无所谓什么保卫战、保卫港元。
港元的联系汇率准则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汇率准则组织,它还有一种称谓叫 " 钱银局准则 "。在香港,这样一种钱银准则始于 1983 年。这年的 10 月 17 日起,香港当局指定的发钞银行必须向香港金管局办理的外汇基金交纳美元,并以此交换港元 " 负债证明书 ",之后才干向商场供给港元现钞,美元与港元的兑换份额为 17.8;别的,按香港金管局规则,美元兑港元能够起浮,但答应的起浮起伏在 7.75 到 7.85 之间。港元增值到 7.75 ——强方兑换确保,金管局需求买入美元,放出相应的港元;港元价值降低到 7.85 ——弱方兑换确保,金管局需求买入港元,放出相应的美元。
这样一种钱银准则,实践是把港元变成一种美元的代替钱银,所以香港没有独立的钱银政策,美元加息或减息,港元也得跟从加息或减息。香港为什么要选用联系汇率准则?这与香港经济以转口买卖为主亲近相关,假如转口区域汇率改变过大,那买卖危险也就很大,所以香港一向寻求高度安稳的汇率准则。但什么样的汇率准则才干愈加安稳?实践上,香港尝试过简直一切汇率准则,比方银本位制、英镑盯住制,以及自在起浮制,但都付出了不行承受的经济结果。直至 1983 年才找到联系汇率准则,安稳了汇率,安稳了香港经济。
33 年曩昔了,跟着香港经济结构的改变,联系汇率准则是否依然是港元最好的挑选?这个问题,1998 年金融危机之后曾被学界质疑,也屡次引发评论,但如同都没能压服香港监管当局,联系汇率准则连续至今。但这个准则关于香港确实存在一些不行避免的问题,比方,香港经济跟从内地的特征越来越显着,但钱银政策却需求跟着美国走,由此发生的不协调难以避免;再比方,跟着内地不断地敞开,香港转口买卖规划必定日薄西山,对内地而言,其位置现已不那么突出了,这时非要维系联系汇率准则,而不能让钱银政策跟从内地改变,这是不是不利于香港经济发展?
实践上,最近港元汇率的改变就是一种 " 夹板效应 "。美元价值降低或增值,作为美元的代替钱银——港元理论上应当与美元大致同步相向而行——价值降低或增值,但与香港经济联系最为亲近的是内地经济,内地人民币的改变却很可能和美元逆向而行,这就麻烦了,美元价值降低或增值,港元是跟从美元价值降低或增值,仍是跟从人民币增值或价值降低?现在看,港元更大程度上歪斜于人民币,所以和美元形成了逆向走势——美元增值、港元价值降低。这就是 4 月份之后,港元一再触发 " 弱方兑换确保 " 的关键所在,这必定触发香港金管局不断干涉。
重要的是,本轮 " 卖出美元、回收港元 " 的操作之后,香港银行系统总结余将在 8 月 30 日降至 763.5 亿港元。这或许会给做空港元的投机客以重要的托言,它们通知商场,一旦香港银行系统结余降至 500 亿港元,必定强逼港元调高利率。假如港元不加息,而美元下月加息,那港美利差必定拉大,一系列套利买卖或许更会称心如意;假如港元调高利率,那港股短线必定承压难,资金流出加重。看到了吗?空头实力又是 " 两端堵 " 战略,无论如何它们都有 " 提款 " 时机。
不过,经历过 1998 年冲击的香港金管局已非昨日可比,其总裁陈德霖表明,曩昔多年来,曾有约 1 万亿港元的资金流入香港,现在它们流出也是香港利率正常化的必经进程,也是联系汇率准则下的正常运作。尽管如此,陈德霖并未漫不经心,他着重,香港金管局随时预备经过调整总额达 1 万亿港元的外汇基金收据的发行量,供给额定流动性,应对资金可能呈现急剧外流的状况。
不错,应当说香港金管当局彻底有方法、有才能应对现在的形势,但从久远计,港元应当履行怎样的汇率准则愈加契合未来香港经济需求?这个问题恐怕会再次摆到香港金管当局的桌面上。